• 2024-12-31
    2024年12月30日,正值新春伊始来临之际,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勘察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磊一行亲临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总部,展开为期半天的考察交流,江云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魏云、副总经理刘耸柏携全体职员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本次座谈会上,江云智能向中航勘察院一行着重介绍了我司在灾害智能安全监测预警领域所取得的新一代研发成果和项目成就,并结合我司近一年承接的软件项目案例,对江云智能现阶段实力以及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全面展示和阐述。 汇报结束后,李磊对我司的灾害安全监测预警服务能力予以赞赏,认为双方在智慧监测、项目运维、管网数字孪生应用等多个业务领域高度契合,有着良好的合作前景。他指出,双方可以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业务领域的有效结合,突破现阶段瓶颈,打开更多元、全面的应用场景。 江云智能也对双方未来的合作充满期望,魏云表示定将发挥民营企业优势,在与央企中航勘察院的合作中,做好监测预警产品技术支持,提供安全监测全生命周期服务,...
  • 2024-12-24
    2024年12月20日-21日,主题为“强降雨群发性地质灾害防御”的南粤地质灾害防治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协会主办,邀请到多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学者、有关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地质灾害“双控”试点地区相关部门,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单位(企业)共3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交流。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作为协会的会员单位,受邀参会。   研讨会会场 江云智能携北斗系列新产品参会 研讨会开幕式上,洪伟东(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表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发展,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和突破,并对此次会议向各方提出期望。汪民(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在致辞中强调,在极端天气的影响下,全国多地地质灾害整体呈多发、易发、频发严峻态势,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创新与发展,全面提升广东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尤为重要和迫切。 为期2天的研讨会,技术成果丰硕、内容丰富。首先由殷跃平院...
  • 2024-12-02
    随着全球卫星通信产业的蓬勃发展,卫星融合通讯技术正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深入探讨卫星融合通讯与智能应急管理的最新成果和未来趋势,加强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由北京邮电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博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卫星融合通信与智能应急管理论坛,于2024年11月30日在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大厦盛大召开。 卫星融合通信与智能应急管理论坛会场 论坛花絮 本次论坛由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丹教授主持,特邀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应急管理部原党委委员、副部长、原国家减灾委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郑国光,和主办单位之一的北京邮电大学应急管理学院院长——刘莹分别致辞。 论坛开场致辞 此外,论坛还汇聚国内外行业精英给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共同探讨智卫星融合通讯与智能管理的最新技术、应用案例和发展趋势。 论坛主题演讲 江云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魏云作为演讲嘉宾之一,为大家...
  • 2024-11-26
    近日,水利部宣布计划加快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全要素全天候动态监控体系,标志着我国在水资源管理和监控技术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 监测感知数据是构建数字孪生水利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推进物理流域监测系统科学建设和高频乃至在线运行,提升水利对象全要素和治理管理全过程智能监测感知能力,为数字孪生水利的高保真建设运行提供有力算据保障,支撑构建具有“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驱动引领水利高质量发展。 总体框架 数字孪生水利“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网(如图1 所示),是应用多种监测技术装备方法,在时空、范围、精度、频次等方面协同融合,实现水利对象全要素和治理管理全过程智能监测感知的网络。 其中,“天”主要利用光学遥感、SAR(合成孔径雷达)、重力、气象卫星、北斗等技术装备,实现对流域下垫面、河湖水体、洪涝灾害、工程面貌等的大尺度全局监测感知; “空”主要利用无人机、高塔等设施设备,搭载激光雷达、天气雷达、测雨雷达等监测仪器,实现对水域岸线、蓄滞洪区、山洪...
  • 2024-11-01
    10月23日上午,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魏云一行,前往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勘察院”)座谈,加深彼此之间了解的同时,深入探讨了未来的合作模式,凝聚共识,共话发展。 中航勘察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磊对我方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会前带领我们参观了公司展厅,我们认真聆听,全面了解了中航勘察院的发展历程、业务情况及核心技术能力。 座谈会上,李磊重点介绍了中航勘察院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在绿色化数智化转型升级方面的能力建设、服务保障等情况。各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多个项目展示了公司设备研制、数据统计、过程分析、智库评价的全过程一体化服务能力。 魏云对中航勘察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对江云智能的基本情况、所获资质、在防灾减灾监测预警产业深耕的十余年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做了详细介绍。随后,解决方案部经理李振军也向中航勘察院一一展示了江云智能的解决方案和软硬件产品。 汇报后,中航勘察院各与会人员均对我司在生产经营、...
  • 2024-10-14
    监测感知数据是构建数字孪生水利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推进物理流域监测系统科学建设和高频乃至在线运行,提升水利对象全要素和治理管理全过程智能监测感知能力,为数字孪生水利的高保真建设运行提供有力算据保障,支撑构建具有“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驱动引领水利高质量发展。 总体框架 数字孪生水利“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网(如图1 所示),是应用多种监测技术装备方法,在时空、范围、精度、频次等方面协同融合,实现水利对象全要素和治理管理全过程智能监测感知的网络。 其中,“天”主要利用光学遥感、SAR(合成孔径雷达)、重力、气象卫星、北斗等技术装备,实现对流域下垫面、河湖水体、洪涝灾害、工程面貌等的大尺度全局监测感知;“空”主要利用无人机、高塔等设施设备,搭载激光雷达、天气雷达、测雨雷达等监测仪器,实现对水域岸线、蓄滞洪区、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重点区域的地形、雨情等要素的中小尺度高精度动态及时监测感知; “地”主要利用雨量站、蒸发站、地下水站、土壤墒情站、视...
  • 2024-09-29
    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23.7”特大暴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此次暴雨也造成了该系统部分站点不同程度的毁坏,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有幸参与到本次重建项目中。 依据十余年来为北京市各区县提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的丰富经验,江云智能在房山区、门头沟区进行了现场勘察并科学选点,完成了共计15台/套的监测仪器设施的维修、重建等工作,保证了所监测区域能够得到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的监测。 项目部分建设现场 2024年9月20日上午,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以下简称“市灾防所”)组织召开了“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仪器设施重建项目第1~第3包验收报告评审会”,吴彬(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地灾防治部副主任)主持会议,市灾防所主要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同时,此次会议还邀请到以张鸣之(教高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为组长的专家组对项目验收报告进行了评审。江云智能作为本项目第3包的中标单位,在会上从项目概况、设备性能指标、项目实施情况、项目试运行...
  • 2024-09-14
    9月12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武汉发布《2024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北斗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为1431点,同比增长9.07%,产业正在稳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多年来,我国北斗产业始终保持了高速增长和快速发展态势。从国家“十四五”规划,到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都纷纷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推动北斗规模应用。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连续发布文件,在明确北斗系统在重点领域的应用任务的同时,也设定了到2025年底物联网装备全面更换为北斗设备的发展目标,进一步确保了国家信息的安全。 目前,在自然资源、水利水电、应急指挥、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数字基建、林草农业等多个行业,已经开展了北斗应用的相关建设任务,以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 相关政策: 《北斗规模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要求不支持北斗功能的物联网装备,要在2024-12-31日前全部停止使用,支持GPS&北斗双模的物联网装备,要在2025-12-31日前全面更换成北斗设备。 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自创立以来,一直深耕防灾...
  • 2024-08-16
    2024年7月25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在水利厅办公综合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内蒙古自治区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项目合同验收会”。刘斌副主任主持会议,厅防御处、厅运行管理处相关负责同志,自治区水文水资源中心、自治区水旱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厅网信办)、自治区大数据中心信息技术服务十部、包头市水务局、呼伦贝尔市水利局相关人员,中心项目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同时也邀请七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项目进行了评审。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作为本项目承建单位之一列席参会。 项目合同验收会现场 项目合同验收会现场(右一:江云智能软件开发部副经理-罗美林) 会上,专家组听取了建设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建设情况汇报,监理单位监理工作汇报,以及江云智能同其他各承建单位项目工作总结汇报,同时审查了项目验收文档,观看了系统功能演示,经质询、讨论,专家组一致同意内蒙古自治区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项目通过合同验收。 专家组评审现场 数字孪生流域是一种新兴的水...
  • 2024-07-22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学术交流会在昆明召开,国内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专家、学者共聚春城,围绕“地质灾害预警防控科技创新成果”主题,对地质灾害预警防控理论、技术、方法、装备等方面的最新创新成果进行交流。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作为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气候变化驱动下华南滑坡风险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依托(共建)单位之一,受邀参会。 该项目在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综合论证结果公示 交流会现场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时贵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副司长何凯涛、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一级巡视员唐正国、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卫国、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杨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何革伟出席会议,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局长吴先勇主持会议。 多家创新平台和多个省份的地质环境监测单位代表分别进行了发言交流,共论科技创新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江云智能参与其中。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是全球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社...
  • 2024-06-14
    近日,由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参与起草的《森林草原火灾监测技术规范(T/CCPEF 079-2024)》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于5月29日经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批准发布,并于6月10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标准公告 江云智能作为起草单位,董事长兼总经理魏云、副总经理刘耸柏作为主要起草人,名列《森林草原火灾监测技术规范(T/CCPEF 079-2024)》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起草,规定了包括地面监测、无人机监测、卫星监测等森林草原火灾数字化监测技术的基本要求、实施流程、技术指标和数据处理方法,涉及视频、无人机和卫星技术的森林草原火灾监测技术规范,以及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它的发布与实施为安全监测领域提供了标准化依据,规范了各相关技术在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领域的应用,同时也提升了我司所对应专项解决方案的专业程度。 江云智能专项解决方案——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 江云智能相信,...
  • 2024-05-31
    5月28日,2024年广东省地质灾害野外观测站和模拟试验场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的实施方案线上评审会顺利召开,本次评审会由业主单位——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郑志文主持,特邀请到张作辰(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俄罗斯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任专家组组长,李铁锋(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副主任)、陈红旗(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应急协调室主任)、朱照宇(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院员)、刘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一所所长兼院副总工程师)、蒋小珍(博士,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和于奭(博士,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六位专家任专家组组员。 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作为本项目包组1:野外站场地租赁和科学观测网建设的承建...
  • 2024-05-22
    5月15日,北京市地质矿产勘察院技术质量部主任刘清晓、副主任马静晨、二级调研员赵忠海、技术质量部曹炳强一行,赴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突发地灾监测预警系统运行项目和仪器设施重建项目野外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作为灾防所这个两个重点项目的承建单位之一,随灾防所所长赵亚林、地质灾害监测中心主任胡福根及地质灾害监测中心副主任任凯珍等项目组成员陪同检查。 灾防所项目负责人任凯珍汇报了项目进展、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下一步计划等内容,介绍了房山区张坊镇东关上村桃花港沟泥位监测仪器水毁和重建情况、视频维护流程等。检查组与项目组就突发地质灾害监测网重建和优化、技术支撑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刘清晓主任对项目工作进行了肯定,并就下一步工作从三方面提出要求:一是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和重建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在汛期前须完成所有野外专业监测仪器设施维护维修和水毁仪器设施重建并正常运行,继续有效支撑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是重建项目在监测仪器设施...
  • 2024-05-20
    近日,水利部印发《关于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数字孪生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强调 到2025年,新建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利工程普遍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数字孪生平台和业务应用体系建设,实现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动态感知、智能预警、智慧响应,数字孪生工程与实体工程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水利工程建设数字孪生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推进有条件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开展数字孪生建设。 到2028年,各类新建水利工程全面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到2028年,各类新建水利工程全面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数字孪生平台和业务应用体系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数字孪生相关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水利部印发《关于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数字孪生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水建设[2024]93号  各流域管理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  《关于推...
  • 2024-05-15
    2024年5月11日,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再添科技硕果——申请的发名专利“一体化温度水位电导率地下水采集水质分析装置”(专利号:ZL202311354995.7)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我们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专利简介】 本发明在数据预处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影响,以姿态变化和布线距离实现数据补偿,使得整个测量过程数据精确,最后由主控中心将采集的地下水相关信息展示给用户,实现地下水的水质监测。 装置分为数据传输终端和水质分析传感器两部分,水质分析传感器放入水中进行数据前端采集,数据传输终端放在地面进行数据分析及传输。系统工作流程为:将数值分析传感器投入被测井布设,当放入稳定后通过传感器内部压力、温度以及电导率等前端探测器对当前位置地下水信息进行采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内部算法进行预处理,得到检测数据并进行本地保存;数据传输终端在需要是通过485通讯线缆读取水质分析传感器内数据,之后对数据进行前端分析,根据相关规则通过4G信号将数据发送给中心服务器。 这...
  • 2024-03-07
    “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蒋云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家水网建设迫切需要扎实推进。”   蒋云钟介绍,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和大力推动下,近年来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完善,2023年南水北调中线后续水源工程引江补汉工程主体全面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一批骨干输排水通道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或实现重要节点目标,一批水网骨干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省级水网规划建设积极推进,市县水网、农村供水、灌区现代化建设改造加快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推进国家水网工程建设还面临政府公共财政投入能力有限,水利行业市场发育不够健全,跨流域、跨省份的国家水网重大项目缺少明确的专业化市场主体等几个亟待重点解决的问题。”蒋云钟说。   蒋云钟建议,探索研究由中央支持,以财政性...
  • 2024-03-04
    2024年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要点 2024年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底线思维、系统观念、预防为主、管住为王,做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各项工作,确保工程运行安全和效益充分发挥,为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   1.大力推进先行先试。全面推进试点水库、先行区域实施全覆盖、全要素、全天候、全周期“四全”管理,完善体制、机制、法治、责任制“四制(治)”体系,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加强除险、体检、维护、安全“四管”工作,强化数字赋能,积极探索路径,率先实现突破,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不断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2.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全面落实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分级公布大、中、小型水库政府责任人、水库主管部门责任人和水库管理单位责任人名单。切实落实小型水库防汛...
  • 客服电话:400-847-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