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今年进入汛期以来,多地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防汛救灾形势严峻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防汛救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自然资源部牢牢扛起地质灾害防治和海洋灾害监测预警重大政治责任,筑牢思想防线,提升防范能力,坚决打赢关键期防灾“主动仗”。 早研判早部署,下好防灾“先手棋” 今年,我国气候年景偏差,强降雨过程多、历时长,江河洪水发生早、发展快。特别是入汛以来,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遭受了多轮次强降雨,多地遭遇突破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袭击,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强降雨在多地形成严重洪涝灾害,也引发了点多面广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面对严峻的形势,自然资源部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始终紧绷防灾减灾救灾这根弦,不断织密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防范的“安全网”。 立足早研判、早调度,自然资源部开展了一系列部署。 主汛期到来之前,自然资源部于4月21日召开2024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防治工作会议,...
-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学术交流会在昆明召开,国内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专家、学者共聚春城,围绕“地质灾害预警防控科技创新成果”主题,对地质灾害预警防控理论、技术、方法、装备等方面的最新创新成果进行交流。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作为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气候变化驱动下华南滑坡风险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依托(共建)单位之一,受邀参会。 该项目在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综合论证结果公示 交流会现场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时贵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副司长何凯涛、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一级巡视员唐正国、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卫国、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杨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何革伟出席会议,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局长吴先勇主持会议。 多家创新平台和多个省份的地质环境监测单位代表分别进行了发言交流,共论科技创新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江云智能参与其中。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是全球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社...
-
7月12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党组书记、主任张维到市地勘院灾防所调研指导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升工程。 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周同伟,委二级巡视员于秀治,委地勘处、研究室、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一同调研。市地勘院领导李文忠、刘连刚、刘少敏参加调研。 调研中,张维同志深入了解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升工程项目进展,包括决策指挥大厅改造、平台调研、平台功能开发等情况。 张维同志就“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防治决策指挥平台”建设提出指导意见,一是提升平台应用层级,加强委、院两级的组织领导,聚焦应急指挥和监测预警两方面强化平台功能;二是提升系统的应急指挥决策水平,确保在实战中发挥作用,并积累数据和管理经验;三是充分体现系统的决策价值,在汇报展示中充分体现平台的分析研判、预警预报、应急响应、决策支撑作用;四是用好用活用足平台,充分利用每一次降雨的数据资源,进行平台模型运算演练;五是深入分析研判台账外发灾点的原因和规律,用案例、数据支撑决策,提升风险研判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六是委要加大协调力度,院要组织攻坚...
-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自然资源领域基础研究的若干举措》的通知 自然资发〔2024〕1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加强基础研究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工作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全面提升自然资源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促进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研究提出以下举措。 一、优化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任务布局 聚焦战略性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与深地资源勘探开采、深海深渊系统认知与海洋极地资源环境安全保障、智能化测绘与地理信息安全、土地系统科学与国土空间数智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论与资源资产核算、土地退化与防治、生态系统安全与保护修复、地质和海洋灾害预警与自主模式等自然资源重要基础研究方向,面向重大应用场景,强化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提供关键理论和方法支撑。鼓励学科交叉...
-
近日,由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参与起草的《森林草原火灾监测技术规范(T/CCPEF 079-2024)》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于5月29日经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批准发布,并于6月10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标准公告 江云智能作为起草单位,董事长兼总经理魏云、副总经理刘耸柏作为主要起草人,名列《森林草原火灾监测技术规范(T/CCPEF 079-2024)》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起草,规定了包括地面监测、无人机监测、卫星监测等森林草原火灾数字化监测技术的基本要求、实施流程、技术指标和数据处理方法,涉及视频、无人机和卫星技术的森林草原火灾监测技术规范,以及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它的发布与实施为安全监测领域提供了标准化依据,规范了各相关技术在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领域的应用,同时也提升了我司所对应专项解决方案的专业程度。 江云智能专项解决方案——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 江云智能相信,...
-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4年第9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批准195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1项国家标准修改单,其中包括6项北斗国家标准。 公告显示,北斗国家标准分别为《基于北斗区域短报文通信的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服务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体要求》《基于北斗区域短报文通信的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服务技术规范 第2部分:船舶地球站》《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用户终端信息接口 第1部分:用户管理模块接口》《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用户终端信息接口 第2部分:通用数据接口》《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用户终端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模块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此外,根据国标委近期发布的《关于下达2024年第三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北斗国际搜救返向链路导航模块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等9项国家标准正式下达计划并启动起草工作。 近年来,北斗标委会统筹开展北斗卫星导航领域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累计立项国家标准63项,正式发布45项...
-
5月28日,2024年广东省地质灾害野外观测站和模拟试验场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的实施方案线上评审会顺利召开,本次评审会由业主单位——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郑志文主持,特邀请到张作辰(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俄罗斯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任专家组组长,李铁锋(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副主任)、陈红旗(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应急协调室主任)、朱照宇(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院员)、刘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一所所长兼院副总工程师)、蒋小珍(博士,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和于奭(博士,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六位专家任专家组组员。 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作为本项目包组1:野外站场地租赁和科学观测网建设的承建...
-
5月15日,北京市地质矿产勘察院技术质量部主任刘清晓、副主任马静晨、二级调研员赵忠海、技术质量部曹炳强一行,赴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突发地灾监测预警系统运行项目和仪器设施重建项目野外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作为灾防所这个两个重点项目的承建单位之一,随灾防所所长赵亚林、地质灾害监测中心主任胡福根及地质灾害监测中心副主任任凯珍等项目组成员陪同检查。 灾防所项目负责人任凯珍汇报了项目进展、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下一步计划等内容,介绍了房山区张坊镇东关上村桃花港沟泥位监测仪器水毁和重建情况、视频维护流程等。检查组与项目组就突发地质灾害监测网重建和优化、技术支撑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刘清晓主任对项目工作进行了肯定,并就下一步工作从三方面提出要求:一是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和重建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在汛期前须完成所有野外专业监测仪器设施维护维修和水毁仪器设施重建并正常运行,继续有效支撑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是重建项目在监测仪器设施...
-
2024年5月11日,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再添科技硕果——申请的发名专利“一体化温度水位电导率地下水采集水质分析装置”(专利号:ZL202311354995.7)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我们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专利简介】 本发明在数据预处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影响,以姿态变化和布线距离实现数据补偿,使得整个测量过程数据精确,最后由主控中心将采集的地下水相关信息展示给用户,实现地下水的水质监测。 装置分为数据传输终端和水质分析传感器两部分,水质分析传感器放入水中进行数据前端采集,数据传输终端放在地面进行数据分析及传输。系统工作流程为:将数值分析传感器投入被测井布设,当放入稳定后通过传感器内部压力、温度以及电导率等前端探测器对当前位置地下水信息进行采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内部算法进行预处理,得到检测数据并进行本地保存;数据传输终端在需要是通过485通讯线缆读取水质分析传感器内数据,之后对数据进行前端分析,根据相关规则通过4G信号将数据发送给中心服务器。 这...
-
继2023年12月3日江云智能研究院筹建咨询会第一次会议成功召开,并经历了近半年时间的实地探索和详细调研后,伴着2024年的春风,江云智能研究院筹建咨询会第二次会议于今年4月21日在北京正式召开,将筹建工作推进到了新的阶段。 本次会议特邀 张作辰(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俄罗斯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李铁锋(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副主任)、王翊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北京市地质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工程勘察院院长)、丛卫克(教授,中国矿业联合会监事会主席,曾出任中核地矿科技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兼中核大地工程勘察公司董事长)等行业内专家领导莅临我司指导、交流,江云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魏云先生携全体员工对各位专家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会议上,研究院联合发起人魏云先回顾了研究院的第一次会议,再结合研究院当下面临的形势对筹建工作的下一步的具体方向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研究院联合发起人张作辰结合实例从研究院的...
-
月圆人圆事事圆满,花好灯好好事连连。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江云智能用新年的第一轮圆月,酝酿龙年美好开端。同聚璀璨良宵,共赏花灯万里。同祝佳节喜乐,共享团圆盛景。举盏谈笑辞旧岁,人间至味是团圆。国安所以家圆,江云智能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
2024年1月19日,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再添科技硕果——申请的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水网数据监管系统及方法”(专利号:ZL202311414016.2)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我们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专利简介 本发明专利结合数字孪生技术进行水域范围和监测站范围的覆盖映射,建立固化数据治理链路,分析出单位网格的异常频繁度;继而保证水情数据监测的全面完整性,提高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监测能力。 目前,该专利正应用于我们参与建设的内蒙古自治区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项目软件平台开发及系统集成项目构建工作中,通过融合水利静态数据、水网动态监测数据和水利业务管理数据,实现“一底板、全数据、多场景、共应用”的目标。基于数字孪生的水网数据监管系统及方法将有助于提高水网管理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得以为项目建设助力,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江云智能自成立以来就本着“引领智能科技,共创安全未来”的企业宗旨一步步发展至...
-
1月11日,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以下简称“灾防所”)各位领导莅临我司,对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及监测预警平台深入考察,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魏云先生携全体员工对赵亚林(灾防所所长)、冒建(灾防所数据预警中心主任)、胡福根(灾防所地质灾害监测中心主任)、以及任凯珍(灾防所地质灾害监测中心副主任)等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会上,首先由我司高级解决方案工程师李振军从知识产权成果、行业内所获荣誉、地灾行业专项解决方案及产品体系、项目建设情况等多维度地向领导们进行了汇报。在产品体系版块着重介绍了江云智能自主研发的新设备——智能崩塌预警监测仪、专业型 GNSS一体机,北斗遥测终端、智能泥水位流速视频一体机、预警终端等,领导们对新成果给予高度认可和赞扬的同时,也对新技术、新设备在地质灾害防治上的应用细节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以期待能够进一步完善这些技术在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其次,由软件开发部门经理栾方启,对我司重点开发的地灾数字孪...
-
2024年1月13日,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云智能”)在湖南长沙华良华天假日酒店隆重召开了2023年年会。这一盛大的活动集结了来自营销中心(各大区)、产品中心、运营中心、综合中心及部门负责人,共同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并对2024的发展方向作规划。 江云智能2023年终总结会暨2024规划会会议现场 年会的第一部分由公司领导及各部门对2023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总结,大家共同回顾过去一年取得的重要成就,并从各方面总结问题、给出建议。 随后,焦点转向了2024年,公司管理层详细介绍了未来一年的工作规划,并对部门和公司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为公司新一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部门管理层汇报工作 之后,江云智能副总经理刘耸柏在会上强调了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以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在公司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 副总经理——刘耸柏 董事长兼总经理魏云 首先,他感谢江云智能全体人员在2023年的辛苦耕耘,肯定了过去一年中所取得的成绩;其次,强调了江云智能的工作原则—&m...
-
中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普基地(湖南馆)(以下简称“科普馆”)作为中国首个以地质灾害防治为主题的科普基地,湖南馆的落成填补了中国相关领域的空白,对于提升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推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云智能作为监测预警仪器共建及赞助方,与科普馆携手合作,将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地质灾害的科普教育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全新的支持。 作为监测预警仪器共建及赞助方,江云智能的先进技术将为基地提供可靠的实时数据,助力科普馆更好地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普教育。为了更全面展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过程,江云智能在科普馆的内场和外场共配置了16个监测站,形成了一个密集的监测网络。监测站包括GNSS一体监测站、土压力雨量一体化监测站,还涵盖了水位流速视频AR一体化监测站、、智能变形桩、智能管式含水率监测站、智能裂缝位移监测站等多种监测设备,覆盖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多个种类。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普馆的需求,江云智能还在科普馆内配置了4个预警模拟监测站,通过这些站点可以触发真实的灾害发生情景,同...
-
寒冬暖信,振奋人心!12月8日,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江云智能”)以优质的产品、专业高效的服务,收到一封来自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的感谢信。 信中指出,在今年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受台风“杜苏芮”的影响,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造成北京山区、浅山区大量通信基站出现断电退服,而江云智能基于“北斗+GPRS”双通道传输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经受住了极端天气的考验,在汛期向北京市灾防所稳定、持续地传输降雨、含水率等关键监测数据,对此次灾险情监测及地质灾害风险研判起到了重要的数据支撑作用。 信中还对我司尽职尽责、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为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决策支撑所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感谢,自2014年至今,江云智能一直为北京市灾防所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共同维护北京市地质灾害安全。江云智能以优质的产品和专业严谨的工作作风、敢打善战的工作能力,为北京市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给予了保障,我司不仅在汛前提前做好运维工作部署,仔细梳理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
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研究铸就辉煌明天。为不断完善我司业务能力,全面支撑江云智能高质量稳步前进,于2023年12月3日邀请到张作辰(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俄罗斯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李铁锋(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副主任)、张进德(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工程首席、矿山环境与国土整治评价室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获得者)、王翊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北京市地质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工程勘察院院长)等业内专家领导莅临北京总部指导、交流,参加研究院筹建咨询会议,江云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魏云先生携全体员工对各位专家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在咨询会上,首先由我司解决方案部副经理罗美林,从所获知识产权及资质荣誉、行业解决方案、产品体系及项目建设案例情况等,多角度地向各位专家领导汇报了江云智能自2012年成立至今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 之后...